close

 

李振藩於1940年十一月生於美國舊金山的唐人街,父親李海泉是著名粵劇丑生。李振藩在家中排行第四,上有兩姊、一兄,下有一弟。粵劇四大名丑之一的李海泉,於1939年偕妻子何愛瑜及三個子女,從香港遠赴舊金山唐人街演出粵劇。

1940年十一月底,在當地的東華醫院(Chinese Hospital)生下四子,取名李震藩,為「震驚藩邦」之意。後因避諱其祖父名字裡有「震」字,故把「震」改為「振」,名為「振藩」。翌年,才僅三個月大李振藩,就曾在舊金山當地拍攝的粵語片中亮相。二次大戰結束後,李振藩跟隨父母返回香港。

1949年,入讀德信學校,及後再轉讀喇沙書院。李振藩自幼時身體孱弱,其父為了強健四子的體魄,在他七歲時,便教其練習太極拳,以鍛煉身體。

 

1948年後,他以藝名李鑫的童星身分,客串參演了三部電影演出。1950年,首次使用李小龍的藝名,參與演出多部電影演出,頗獲好評。

中學時期,李振藩曾因打架及曠課被趕出校,而轉到他校繼續就讀。1955年,十六歲的李振藩重返校院時,到油麻地利達街拜葉問為師,學習詠春拳。但因詠春練習單調而放棄。

後因一日在街頭與流氓打架,使出一招詠春的日字衝拳擊倒對方,而重新回到詠春門下。半年後,葉問搬遷到較遠的李鄭屋邨一地,故大都由曾習西洋拳的師兄黃淳樑授業練習。此外,他還練過洪拳、白鶴拳、功力拳、蔡李佛、太極、譚腿、少林拳、戳腳、節拳等。

 

1957年,李振藩奪得香港校際拳擊比賽少年組的冠軍。此外,他還酷愛跳恰恰舞,少年時期,曾獲全港恰恰舞邀請賽冠軍,還曾在電影裡秀過舞技。據聞,他的恰恰舞,是位名叫Terry的菲律賓人所教授的。

1959年五月,李振藩由於喜常與人爭鬥,以致對學習成績不佳,家人決定將他送往出生地美國求學。

 

1960年上映的《人海孤鴻》,是李振藩離港赴美求學前,參與演出的最後一部粵語片。到了美國,李振藩以洋名 Bruce Lee,先進入西雅圖愛迪生技術學校(Edison Technical School)就讀,後考入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攻讀。

 

在該校主修哲學,他副修了包括心理、戲劇等的各種科目。1962年四月,就讀大二期間,他租用了校園停車場的一個角落,掛起了「振藩國術館」的招牌,邊教邊刻苦磨煉,武技大有長進。他曾到華盛頓當地的一所中學 Garfield High School 做工夫示範,而結識了一個小他五歲的女孩琳達·艾瑪麗(Linda C.Emery),琳達後來亦就讀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,向他學習功夫,最後成了他的太太。

 

1964年,他應邀出席美國加州長堤國際空手道錦標賽(Long Beach Karate Tournament)作表演。他被電視劇《蝙蝠俠》製作人威廉·多茲爾(William Dozier)賞識,邀請試鏡。

 

1966年四月底,李振藩與美國廣播公司簽訂了三十集電視劇《青蜂俠》Green Hornet的演出合約,以藝名 Bruce Lee 擔演配角「加藤」(Kato)。其後,又以「加藤」的角色演出了三集《蝙蝠俠》及在他片裡客串演出。

 

1967年七月,李振藩正式在洛杉磯中國城的振藩國術館(Bruce Lee Martial Arts Studio),確立了其武道哲學為「截拳道」(JEET KUNE DO)之名稱,這是李小龍最後親自開館授徒的武館。

在早期,李振藩在洛杉磯教的主要是詠春功夫。後來,他開始融入一些全新的內容,將格鬥哲理運用於技擊之中。此時,他的技擊術開始變化,但這種變化,並非簡單地增加或混合某些不同的技術、方法和結果,而是使技術變得更富效率且更符合哲理。

 

攔截,是李振藩技擊術的基礎,他從實戰出發,以中國武術詠春拳之拳法為技術基礎,吸收世界各派系搏擊術。他認為主動的以攻為守的攔截,可運用多種方法去實現,可作為一種積極的防禦方法,這意味著,在對手進攻之當時,或進攻之前阻止他。因而,攔截成為截拳道的首要技擊原則之一。

 

他更以武入哲表示,創立截拳道武道哲學,旨在指引人走上自我解放、思想解放、心靈解放的自由之路。李小龍這種武術觀念,雖具務實的武術思維與實戰概念,但並未具體落實,建立出一套具有完整訓練體系,與專有攻擊技術的特殊武術方式,可供後人學習並檢視。

1968年,李振藩再次參與電影工作,先後在甸馬田 (Dean Martin)主演的特務片《風流特務勇破迷魂陣》The Wrecking Crew,及安東尼·奎恩 (Anthony Quinn)主演的電影《春雨漫步》A Walk in the Spring Rain 擔任動作指導。

 

1969年公映的電影《醜聞喋血》Marlowe,是李振藩在成年時期首部參演的作品,劇中他飾演反派角色。1970年,他於電影《血灑長街》(Bloodbath on Long Street)擔演個小角色。

1970年,李振藩曾以民初時代為背景,創作了中國武俠片電影劇本《無音簫》,並成功覓得美國影星詹姆士·柯本 (James Coburn)允諾合作,但因他回港拍攝《唐山大兄》而擱置。

 

1970年代,邵氏兄弟曾透過李振藩的好友小麒麟,接洽邀他回港拍片。但當時,他提出影片製作成本,不能低於六十萬港元、要擔任影片的武術指導、有權修改劇本,以及由他邀請的外國演員要以美金支薪等要求,令邵氏高層無法接受,最終合作未能成事。

 

其後,邵氏行政總裁鄒文懷,因不滿薪金制度離職出走,另組嘉禾電影,並派導演羅維的太太劉亮華,到美國邀請李振藩回港發展。李振藩回港後,以李小龍的藝名,先後拍攝五部電影,和一部共有三十七集的電視劇《返回故鄉港》:

 

1971年的《唐山大兄》,是李小龍旅美回港後所拍的第一部影片。他在片中,迅猛的三腳迴旋連環踢、凌空飛腳以及高亢的嘯叫等武打噱頭皆極具個性,令觀眾如癡如醉,功夫熱潮因而掀起。該片創下了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最高票房紀錄,達到三百萬港元。

當時粵語片正陷於低潮,幾乎停止生產。他替羅維拍《唐山大兄》及《精武門》,原版都是國語對白,後來嘉禾重新發行才配上粵語。

在此形勢下,李小龍憑藉著一身好武藝與個人銀幕魅力,不僅在七十年代初期掀起一股電影熱潮,將觀眾拉回戲院中,讓衰退的香港電影工業重新找到一線生機,使嘉禾公司奠定基礎,亦使「功夫片」復甦,賦予新的面貌與活力。

 

李小龍在1972年的《精武門》片中飾演霍元甲弟子陳真,片中李小龍不使用蹦床等輔助工具及替身,且首次將雙節棍搬上銀幕,自此成為了一大經典。該片票房收入超過四百萬,位列當年賣座港產片的亞軍。此後,他的電影舉世震撼,身價也因而百倍,在國際影壇上急速竄起。

 

李小龍後來與嘉禾公司合組了協和公司, 1972年的《猛龍過江》他是唯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。該片主要的打鬥場景,被安排在義大利羅馬的鬥獸場,成為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遠赴歐洲取景的影片。該片在台灣上映時,創有史以來的最高票房記錄,並獲得台灣第十一屆金馬獎的優等劇情片獎。

 

1973年,李小龍與美國華納公司合作拍攝《龍爭虎鬥》,首次在好萊塢電影中第一次擔任主角,從而使李小龍一躍成為世界級國際影星。片中,李小龍展示出少林齊眉棍、菲律賓短棍、雙節棍等絕技,但李小龍曾於1973年五月十日,在拍攝本片時,於戲場內昏迷。

 

早在1972年的秋季,李小龍就開始著手創作及拍攝《死亡遊戲》。講述一位武術強者,為了奪得傳說中的稀世珍寶,而獨闖七層寶塔。經過一輪惡鬥後到達塔頂,卻只換來一句古老的謁語:「生是一個等待死亡的歷程」。但在完成進軍好萊塢夢想,演出《龍爭虎鬥》的大前提下,此影片僅完成了約三分之一的鏡頭。

 

1973年七月二十日晚間,李小龍於紅顏知已港星丁佩,位於筆架山道67號碧華園3樓A2座的寓所家中,頭痛後再度陷入昏迷。經請來位私人醫生進行急救無效後,趕忙送往伊莉莎白醫院急救醫治,仍宣告不治,僅得年三十二歲。翌日,香港報紙的頭條新聞,皆是李小龍的猝亡暴斃,眾人皆被「一代巨星隕落」、「猛龍歸天」的報導所震驚!

 

丁珮原名唐美麗,祖籍北京,從小在台灣長大,在台灣藝專影劇科畢業後,前往香港發展。丁佩性格直爽、敢愛敢恨,在當時香港影壇,素以行事大膽著稱,甚至被冠以艷星之名。在一次偶然的機會,她與李小龍相識,並對李小龍一見鍾情,時刻相伴左右,儼然一對銀幕外的情侶。因而,兩人的關係,在當時早已不是什麼秘密,她對李小龍的感情,在圈內也是眾人皆知。 

但壞就壞在李小龍偏偏在那天死在家丁珮中,不但讓她變得有口難辯,也給了人們無盡的想像空間。丁佩親眼看著心愛的人,在自己跟前死去,傷心絕望之餘,還要承受媒體和輿論的巨大壓力。丁珮一人獨自擔起了全部罵名,既失愛人,又要面對強大的輿論壓力,精神情緒一度幾近崩潰邊緣。

 

至今,關於李小龍死因,國際上仍沒一個明確的定論。1973年七月二十八日,香港官方宣布李小龍的死因:服用止疼藥物過敏,而引起腦部水腫,從而導致死亡。但這一說法,以來始終讓醫學界的專家深感疑惑不解,因為至今為止,世上還沒服用阿司匹靈,引起過敏而致死的先例。

 

李小龍死後,嘉禾娛樂將他未完成的遺作《死亡遊戲》重寫故事,但劇情與李小龍原意已大相徑庭。後請來美籍導演羅伯·高洛斯(Robert Clouse)執導,再由韓籍演員唐龍補演未完成之部份,此片於1978年公映。基於世人對李小龍的懷念,該片同樣獲得了不錯的票房。

 

李小龍死後,其聲威依然不減,他的銀幕形象對全球華人,以至世界各地,均有影響力。他的名字成了武打電影,甚至是中國武術的象徵。平心而論,與其說「死亡遊戲」這部電影獲得了世人的歡迎,不如說,其實是李小龍臨終前珍貴僅存的武打影像,吸引了無數懷念的觀眾。

 

多年來,藉由世人不斷的吹捧與神化,李小龍本身的武術實力,也已被形塑為無所不能的武神象徵。目前,並沒李小龍公開參加各類世界武術比賽的詳實記錄,李氏本人亦從未談及公開參賽的武術經驗。種種李氏無敵的說法,絕大多數僅是旁人轉述或閉門試手,是否可信不無疑問…

 

李小龍在1980年代初期,帶領了香港電影衝出亞洲,為香港電影積累了豐厚的資本、技術和觀眾,使到香港電影開始風靡全球、成為東方好萊塢奠定了基礎。至今,李小龍在好萊塢的星光大道,仍佔有一席位置,是除美籍華人影星黃柳霜和港星成龍外的第三位華人。在香港的星光大道,港人更為他豎了一座銅像及紀念牌匾。

 

1964年嫁他的妻子琳達,於1965年為她生了個兒子李國豪 (Brandon Lee),1969年又生了個女兒李香凝(Shannon Lee)。琳達在李小龍死了十五年後才改嫁,但那段婚姻只維繫了兩年不到。1991年再度改嫁與李小龍洋名同名的 Bruce Cadwell,這段婚成功維繫至今。

 

當李小龍在香港發跡獲得成功時,兒子李國豪曾住在香港。父親李小龍去世後,他隨母返美居住。李小龍死了十二年後,李國豪也追隨父親腳步踏上了大銀幕,第一部影片是香港片《龍在江湖》。其後,他回到美國,1992在《龍霸天下》Rapid Fire 片中首次擔任男主角。1993年四月,拍攝電影《烏鴉》The Crow 期間被謀害,他在拍一場槍戰戲時,被替換成實彈的槍枝擊中不治死亡,得年二十八歲。

 

天子特區:http://239299.com/

 


天子特區

 

arrow
arrow

    天子特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